「各式各樣的活動,給我的日文旅程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 」_日本語文學系/陳星妤

我是陳星妤,目前就讀於文化大學日文系三年級。

如和煦的冬日暖陽,擁有溫柔而含蓄的光芒。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的人格特質,在這裡我想提出我的幾個特質。

我想我是共感特質較強的人。會深刻地體會他人的感受。感覺很像通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甚至跟著他們的情緒一起高潮迭起。我總試著理解一個人的背景,體會他人的遭遇,即便對方沒有說出一字一句。我也樂於觀察他人的特質與能力,所以我喜歡與人相處的工作。每當發現別人正一點一滴地進步、向前走的時候,我都會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且會毫不猶豫地想鼓勵他們。而以上的兩個特質的萌芽,或許也與好奇心這樣的特質有關,從小我就是富有好奇心的人,總是很想知道「為什麼」,喜歡深掘真相、追根究柢的精神經常刺激我的思考。所以,有時不僅能感性地去感受,也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為何會演變成這樣,時時刻刻督促自己可以綜觀全局。我想這也算是一個愛分析的個性吧,所以學語言的時候我也總有十萬個為什麼,也因此,輔導學弟妹的時候或有時朋友問問題時就更有說服力了。

「大學」及「畢業後」的發展規劃

在大學階段,其實我並沒有像大多數人積極設立「考技術性的證照」或「產業實習」這樣的具體目標。但是,我期許自己能夠在短短的四年內留下獨特且意義雋永的生命經歷與體驗,並運用自己所學的日文能力拓展人際關係。在與人相處、彼此交流的同時,培養更廣闊的視野。因此,我經常參與各類校內活動,像是系上的語言交流活動:學伴、暑期華語研習營等等,或是擔任班級幹部,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另一方面,除了人際關係的經營,我也努力奠定日文基礎,摸索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且在校外的英日語補習班打工,觀察、學習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最後,我也會幫忙系上的大一學弟妹們輔導日文,在輔導的過程之中,自己也獲得不少經驗的積累。

雖然我現在尚未決定畢業後的去向,但我一直希望在大學生涯的最後可以到日本交換留學一年。給自己一個重大挑戰,跨出舒適圈,並真實感受在日本生活的氛圍,一邊成長一邊思考自己之後的就業方向,朝著心之所向一步步邁進。

轉折故事

升大一的暑假,我參加了系上叫作「暑期華語研習營」的活動。當時我必須和我的夥伴(也是室友)一起照顧另外兩位日本同學,這時我與她的默契和心靈交流顯得特別重要。但活動初期,我經常感受到她內心的緊張不安,在與日本朋友交流認識時會沉默不語。當時的我完全能理解她那份自我要求的包袱十分沉重,會害怕自己一說話就出錯、出糗。因為,我也一樣對自己尚未成熟的日文或其他能力感到自我懷疑,心中常會湧現「我們真的能夠完成挑戰嗎?」這樣的質疑。但對方數度沉默寡言的舉動,有時也讓我窒礙難行,甚至會感覺只有自己在努力奔馳,承擔的壓力也日漸增加。

之後我深思了許久,想著:我們是同伴,就算我已心力交瘁,仍秉持著必須關心對方並分擔壓力的堅持,我想真誠、坦然的面對夥伴。因此,過了數日,為了化解彼此鬱結已久的矛盾與尷尬,我懷抱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決定鼓起勇氣好好與她相談。過程中我主動和她提及這些事情並認真地聆聽她的感受與心情,也坦誠接納彼此脆弱的部份。最後,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我們互相鼓勵、陪伴,成為具有革命情感的夥伴。而且那時我們變得更能掌握教日本朋友中文的技巧,日文口說也逐漸進步,甚至更了解彼此互補的特質,在互動當中取得屬於我們的平衡。我很感謝學校有這樣的活動,雖然這一切經歷十分辛苦,卻非常值得,每每回憶起這些,內心都會溫暖踏實起來。

這堂課必上

系上課程我最喜歡的是選修課程日本史。其實我本來就對歷史頗有興趣,但對日本歷史的了解並不深。但是上了這門課之後收穫很多,對於入門的我非常實用。每堂課的教學都很生動有趣,感覺灌注了相當程度的熱忱用心述說著歷史故事,並不是大家戒慎恐懼的那種乏味歷史課。我大二時每次都是抱著期待的心情上課,到現在甚至有些上課內容過了一年都還記憶猶新。而且老師每年都會更新教學內容,讓我們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同時也加入影片並解說,幫助我們更具體認識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

另外,上了這門課之後,我對於歷史的看法與過去更加不同。我們所讀的歷史並不一定是真實呈現的,其中可能挾帶著筆者的主觀意識或立場,會蒙蔽我們難以用多元的角度看見事實。或許我們可以試著不去全盤相信,而是抱持著質疑的態度及客觀的角度去思考、解讀其前因後果,會有不同的收穫。

國際交流

1.暑期華語研習營

升大一的暑假,我參加了這個為期21天的活動。平日我們會一起備課,思考有趣又能實際應用的教法,像是介紹中文歌曲、介紹台灣美食文化等等,幫助日本姊妹校的朋友們更能活用平時學習到的中文並認識台灣。而閒暇時間我們會帶著他們到處遊玩,讓他們體驗台灣獨有的景色與人情味。喜歡到處走走看看又熱愛接觸大自然的我也就帶日本朋友們到各種不同的景點,一起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回憶。我認為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特別且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經驗,是我第一次和日本朋友們住在一起,彼此分享交流,在短暫的幾天內,從生疏到熟識,甚至會分享心靈層面的事情,直到最後分離時,這樣緊密的情誼都讓我們難以割捨。

這活動雖是當初我帶著無數恐懼和自我懷疑,仍勇敢跨出舒適圈的一大挑戰,但與他們一起生活的每一天都累的精疲力盡卻又甘之如飴。我覺得這樣的經驗使我的的大學生涯更豐富、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流動也更為靈敏,且對於學校的情感也日漸加深,因此也很感謝系上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成長為更理想的自己。

2.日航交流活動

今年因新冠肺炎的影響,國際交流的困難度增加許多,與日本人交流的機會也相繼減少。而這次老師邀請我們參加了這個線上視訊活動,與橫濱中華學院的學生以及數個日本的大學生一同交流,分享彼此國家的特色及學習外文的心得。我們每個人都會準備台灣的一個特點,在短時間內進行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引發他們對台灣的興趣;而他們也跟我們分享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和夢想。雖然沒辦法面對面的接觸,但在過程中我也運用自己所學介紹了最喜歡的台灣美食,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可以在線上與大家分享自己熱愛的事物是非常難得的,所以我感到格外幸福。在活動中也能夠認真聆聽每位同學的意見和想法,互相討論並給予回饋,我覺得這是與以往的經驗相比,是很難能可貴的經歷。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