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學系介紹

本系成立於民國52年,前身為戲劇學系中國戲劇組,成立宗旨是一本張創辦人提昇中國傳統戲曲及舞台表演藝術之學術研究進入大學教育,開啟新的里程碑。創系主任俞大綱教授,奠定本系教學基礎。本系教學涵蓋傳統戲曲教育的傳承,發揚戲曲文化的人文精神及當代戲劇應用創新價值。

教學特色

結合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之學理技術與實務,進行雙軌教學,利用戲曲表演元素訓練,作品創新與實驗之探討。如何保有傳統戲曲文化特質,更能配合時代需求創新發展,這是本系教學方向,積極辦理學術研討會提升學術成就。

全系教學分為三個主修學群:
表演、導演、編劇
培養學生依自身才能發展成未來任何劇種的基本專業工作者。

課程重點

劇本選讀類
中西戲劇劇本導讀、元明清劇本選讀、當代經典劇本選讀、當代戲曲、電視劇本選讀

中西戲劇理論類
劇場導論、導演概論、中國戲劇及劇場史、台灣地方劇種、戲曲理論、戲劇理論、戲曲表演學

術科訓練類
布袋戲表演、戲曲基本動作訓練、戲曲容裝、動作韻律訓練、聲韻與表演、旦角表演訓練、演員與表演、戲曲語言與聲腔(一、二)、舞台語言、崑曲藝術專題、把子功、跨界創作、即興表演

專業群組課程
編劇(一、二、三)、 導演(一、二、三)、 表演(一、二、三)

演出製作
戲劇製作(一、二、三)

同學未來發展

本系規劃畢業生八項主要職涯發展方向:
文化藝術創意業、藝術表演演員業、中西戲劇編劇業、大眾傳播業、文化藝術企劃與行政業 、中西表演藝術導演業、文化藝術教育業、舞台技術人員,現況如下:

深造
就讀研究所,至高中職與大學任教。

服公職
至各縣市文化中心推廣藝文活動。

創業
籌組傳播公司,自組劇團、表演工作室。

台前幕後工作者
電視演員、製作、戲曲演員與製作執行、舞台劇、電影、說唱、記者、傳播、廣告、造型、主持、教育及參與其他各行各業出類拔萃者眾多。

獎學金

學系獎學金
俞大綱先生紀念獎學金每學年5名,每名2,000元
廖評昌先生清寒獎學金每學年3名,每名30,000元
劉大中先生紀念獎學金每學年1名,每名30,000元
華岡獎學金每學期每年級各1名,共3名

傑出校友

(一)演員:電視界:張晨光、林在培、潘儀君、和家馨、張兆志、施易男、謝其均、陳道賢等人。
京劇界:郭小莊、黃玉琳、張作凱、唐瑞蘭、王耀星、楊舒晴、陳長燕、吳仁傑、劉祐昌等服務各國劇團。客家戲界:陳芝后、江彥栗、陳思朋、黃駿雄、李文勳。歌仔戲界:林顯源、古翊汎。
舞台劇界:樊光耀。電影界:吳興國。說唱音樂界:王振全、陳孟亮、樊光耀、儲建智等。
編劇界:陸玉清、劉慧芬、王詞仰、高陽弦、康素慧、方泓仁、岳清清、吳怡然、鄭榮華。 (二)新聞傳播界:製作人、導播、電視新聞記者:王貞妮、劉世範、曹文傑、翟倩玫、趙嘉琪、張娜娟等。報紙雜誌記者、編輯:楊起鳳、盛榮萱、林媛玲等。電視幕後工作:馬履芸、葉南生、王穎洋、劉俊祥、鍾富榮、查立飛、陳思妤等。 ( 三 ) 造型界:鄭健國、李明川、朱彥豪等。(四)、廣播界:張曉瑩、王日昇、葉定華、劉湘梅、夏治平 ( 五 ) 教育界:大陸傳媒大學:崔慈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陳婉麗、郭文份等。中國文化大學: 劉慧芬、王台瑞等。國立台灣戲曲學院:萬裕民、王麗嘉、張旭南、喻國雄、程育君、陳孟亮等人。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陳仁富、國立台中體育學院:楊峰州、國立成功大學:朱芳慧、陳佳彬、馬薇茜。東華大學:傅建益、國立中山大學:陳以亨。崇右技術學院:李漢臣、彭丞佑,鄭國揚。另有各高中高職如華岡藝校、台中青年中學、莊敬、南強等皆有本系系友擔任老師、主任之職。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電話:02-28610511 #39505/39506
E-mail:crmdcd@dep.pccu.edu.tw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