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中篇

正名改制為大學對本校師生而言,自是一大鼓舞,故各方面都呈現一片進步的新氣象。其實學校早在二年前即研究改制後的相關編制,並因應教育部所定組織章程,學校組織有所調整。教育部於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十八日,來校督視改制執行情形,其督視報告文(督字第一七八八一號)中,可見改制之初,本校的教學設備情形,該報告共分八項,茲引述於後:

第一、校園位於陽明山華岡,幽靜清麗,景色宜人,俯視北市,氣象萬千。建築宏偉,碧瓦飛簷,頗具文化特色。該校從無到大,構想宏遠,凡百舉措,無不站在時代尖端,以宏揚中華文化為務。故其教育,理器兼顯,特重民族精神,尊師重道,師生關係及品德思想教育。出版品類繁多,又有博物館之設,積極從事社會推廣服務、國際文化交流,創辦人高瞻遠矚,苦心孤詣,足資欽敬。

第二、師資素質逐漸提高,專任者六五六人較前已增加不少,送審情形亦大為改進,高學位之比率亦日漸增加,均屬可喜現象,仍請繼續努力。文、史、哲方面師陣容尤為堅強,老師宿儒,多為延攬。研究所畢業生則擇優留校,現又訂有「師資培養專案」,每年選送校友五人出國深造,由學校供給一切費用,期限二年,必要時經核准得延長一年,返國後至少應在校服務四年,以充裕師資之來源。同時,該校亦延聘獲有博士學位學驗俱豐之學者及校友返國任教,並訂有「教師聘任服務辦法」,嚴限教師送審,逾期不予續聘,其對提高師資素質之決心,可以概見。

第三、課程安排尚稱合理,且能顯示系所特性,並發揮預期功能。選課亦已有所增加,唯希望繼續增添,以配合學生興趣,世界發展及國家需要。部分科系課業負擔較重,每週上課有高達三十八小時者,恐影響學生消化及自修。最近該校擬集合相關系組,開設系際課程,以實驗博雅教育之推行,雖富創新精神,但結果如何,猶待事實證明。自編教材不少,唯請隨時注意新出版物之內容,參考佐證,及時修訂,實驗內容,亦應與之配合,以期理實一致,而宏效果。

第四、該校圖書館高八層,建坪一萬一千餘平方公尺,閱覽座位三千一百個,以及參考教室多間。藏書四十餘萬冊,連同中西各半之期刊一千三百餘種,可謂相當豐富,並列有時間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圖書,均足稱道,唯系圖書館空間應續增加,新出版之專業書刊,仍請注意添購。博物館典藏文物六萬四仟餘件,並經常舉辦藝文教學活動,誠為公私立院校所僅見。語文中心訂有作業規程,規定學生從事共同語文及專門語文之實習,凡實習成績不及格者,一概不得畢業,以提高英語之程度。該中心設有語言教室七間,設備新穎,效果亦佳。部份理工系所成立稍晚,設備較差,唯該校已盡力充實,較前已大有進步,如電機系等雖未達公校標準,但較前已頗有改觀。理科方面,最近新購世霸型電腦,對教學頗多助益。該校租用土地二十七公頃,華岡基金會曾撥用五十八公頃之土地現正規畫作為碧園實驗農場,內分園藝、畜牧、林木、觀光、遊樂等區。及華林實驗林場,尚富發展潛力。其他系所設備尚敷教學之用。經查資料顯示,該校自民國六十五年評鑑迄今,增購儀器設備已達一億四百參十餘萬元,如以六十八學年度八月至十一月而言,已支用四千九百餘萬元,較上一年度同期成長率為百分之二百八十三,以私立院校財務籌措之不易,能有如此進步,足見學校之力爭上游,值得嘉許。

第五、研究成果尚佳,尤以文、史、哲方面為最,每年獲頒學術性獎金者,頗不乏人。其著作及研究心得,均交由該校出版部出版,目前出版之定期刊物有文化季刊、世界華學等八種,專書如中華大典等九百餘件,頗為國內外所重視。如能將研究心得發表於國外知名學術刊物,對提高研究興趣及該校學術地位,諒多裨益。自然學科方面,亦宜作有計畫之鼓勵,以謀均衡發展。建教合作亦尚具成績,目前已與衛生署等十餘家公私機構從事建教合作,尚請多所爭取,接受專題委托研究,所得經費以補購置研究設備之不足。唯研究主題,最好能與教學密切相關,師生共同參與,以宏教學效果。

第六、該校畢業校友已逾三萬,其中通過本部(教育部)博士學位口試者六十人,碩士一、七七六人,獲國外博士者據稱為七十四人,碩士一千三百餘人。歷年高普考之錄取比例,亦逐年增加,如以司法官考試為例,今年錄取之一一六人中,該校校友即佔十一人。畢業而未出國深造者,頗多從事地方建設,或工商活動,對國家社會之繁富,貢獻良多。至於校友之聯繫,目前則設有校友總會,定期出版會訊,分送校友。另國外有分會三十五處,國內二十四處,聯繫密切。

第七、工作效率頗高,教務行政人員均由傑出校友擔任,年富力強,合作無間,致課務學籍等之管理,頗合要求。近並實施電腦作業,當更迅速正確。夜間部更屬多彩多姿,無論教學、實習、出版、輔導、活動、作業及批改,均有聲有色,就本組所看之夜間部中,洵為個中之翹楚,足資讚佩。

第八、該校與韓國慶熙等大學、日本天理等大學、美國聖若望等大學均締為姐妹學校,經常互換師生,交換書刊。並耗費鉅資,派遣藝術科系師生前往歐、美、菲、港等地訪問演出,對宏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貢獻良多。

上引教育部的督視報告,雖指出本校有待改進之處,而本校的諸多特色,對公立大學亦有示範作用,其中稱許本校「凡百舉措,無不站在時代尖端」,亦可顯示本校建校之宏圖。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