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吉仲 - 史學博1989畢
為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處事:不怕慢,就怕停。
學經歷
1983 年 韓國慶熙大學校 大學院碩士學位
1989 年 6 月 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 博士班畢業 文學博士學位
1989 年 9 月 韓國國立慶尚大學校任職 教授
1995 年 8 月 -1996 年 7 月 美國 U.C.Berkeley 大學 訪問學者
2000 年 -2002 年 韓國國立慶尚大學校 人文大學 副學長
2008 年 -2010 年 韓國國立慶尚大學校 人文大學 學長
2013 年 -2016 年 6 月 韓國國立慶尚大學校 海外地域研究所所長兼國際地域研究院 院長
2016 年 6 月 韓國國立慶尚大學校 教學副校長 兼 教務處長
小傳
吾有幸於民國 72 至 78 年,在歷史與傳統共存之名校文大,受教於宋晞先生門下,修身求學,而得博士學位。若無恩師之教導,同門之指點,則學業難成。如今返韓,就職慶尚大學。每遇艱難,或慵懶之時,常憶及陽明山上,奮發之光陰,感慨啟發良多。近來履新教學副校長兼教務處長,吾必當以昔年恩師「知行合一」之精神,精誠奉獻,直至恆遠。
人生歷程
吾生於大韓民國本土最南端之全南木浦,祖父母以下,家族龐大,吾亦於故鄉完成大學前之學業。後考入慶熙大學史學科,赴首爾求學,并於此獲得碩士學位。民國 72 年,承蒙恩師推薦,吾有幸前往「第二故鄉」臺灣深造,歸於中國文化大學宋晞先生門下,其間吾亦有幸得賓四先生親授學問。經過陽明山上六年之光陰,吾得以獲頒博士學位,並於韓國國立慶尚大學謀得教授一職,從業至今。
初到臺灣,吾並不覺輕鬆,中文與吾國國語,雖淵源不淺,然並不易掌握。言語不通則交流不暢,學問精進與修身養性則更無從談起。文大之恩師校友、師兄師姐於吾之幫助,莫敢忘卻。
後吾又赴美國訪學,以英文為主,再感言語通順之重要。交流不利則誤會難免,學問之養成與人性之修行,皆自始於溝通。
勉勵在校生的話
吾文大之後輩,雖未有謀面,然諸位得於陽明山上,開拓自我,開創未來,吾僅表祝賀。孔子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吾以為,愛人如愛己,涵養與學問實為互補。信息發達之時代,若無人性之修養,亦將難有作為。愿吾之後輩得銘記此言,於廣闊之未來,施展抱負。
代表作品
著作:《高麗與宋金外交經貿關係史論》,《中國歷史的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與科擧制度》( 翻譯 ),《宋代官學教育與科擧》( 翻譯 )
論文:<宋與高麗海上路線之演變及其原因>,<宋遼間榷場貿易組織及其運營>,<范仲淹對吏治法的改革論>,<北宋吏治法改革論議之研究>,<對於司馬光與歐陽修之間的吏治法改革爭論>,<司馬光對政治現實的認知和對人才觀之研究>,<歐陽修的現實認識和吏治法改革論>,<宋代科擧制度的改革論議與文化>,<宋代文化形成與人文學的發展>,<蘇軾的吏治法改革論>,<李覯的現實認識與吏治法改革論>,<范仲淹的現實認識與經世觀>,<陳亮的現實認識與經世觀>等
未來願景
吾自求學 20 年,為師 30 年之經歷中,深感學問與人性之不可或缺,二者相輔相成,吾自當堅守,莫不敢忘。希望吾文大之後輩, 當以此為目標,於人生不留遺憾,亦希望吾母校文大之發展,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