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張逸昕 - 食營系1991畢、生科所1998畢

動手做才算開始,在那之前一切都只算空談。

學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 畢業學年度 : 87)
中國文化大學食品營養學系 ( 畢業學年度 : 80)
救國團義務張老師 (1989 年起 )
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開發處資深產品規劃經理 (1999 年起 )

小傳

從食品營養系到生科所畢業,在華岡過了九個寒暑。感謝老師們給我很多空間多方嘗試,我在校除了學業,也參加了華岡康輔、華岡合唱團、救國團張老師,更在林柏杉老師的指導下,擔任學生活動中心康委,辦了大型的藝術活動藝術雙週、康研、領研、社研、美研。這些豐富的經歷,讓我在職場上獲得許多先天的優勢。

勉勵在校生的話

別瞎忙,一定要停下來想一想。華岡人文知識薈萃,也許你很努力讀書,你得想一想畢業之後的規劃,有沒有夢想,要做這樣的夢還缺什麼,趁還在學趕快補上。也許你不太用功,以為生活都浪擲在虛無縹緲的生活上,但其實任何事情都有道理,想想這些經歷的意義跟收穫在哪裡。多方嘗試各種學問、各種生活之後,要讓它們產生效率─「想一想」能幫你整合看法,為下個階段做準備。

人生歷程

華岡的社團很自由,讓人能實現自己的想法。遑論成功與否,這些經歷都在職場上受用無窮。
大學到研究所畢業,多在學術單位如陽明大學、 榮民總醫院研究生化、中研院分生所、植物所、台大醫學院肝炎實驗室繼續研究於生物科技的領域。期間為了基因定序與蛋白質圖譜研究,開始接觸電腦。有空更參與了台灣網際網路萌芽時,應用程式的基礎建設,見證網路迅速崛起與泡沫化的時代,然後輾轉的進入微軟工作。
在微軟的研發部門負責視窗作業系統的開發。從 Windows95 的測試、Windows XP 開發,一直到目前在 Windows 10 負責生物辨識的整合,算一算從踏入華岡開始,一轉眼已經三十年。
其實我求學、就業大部分都在反覆失敗。文化讀了九年,Windows Vista 也不太被看好。感謝這些失敗,因為最多收穫的都發生在失敗的經驗裡。重點是面臨失敗後,怎麼設法迅速的爬起來,產生新策略來克服;只管懊悔才是真的輸了。

未來願景

整合行動裝置與物聯網,讓它們更輕量。強化雲端運算能力,讓它們更重量。將終端裝置與雲端互相結合,發揮電腦運算更強的效率。

代表作品

1. 視窗作業系統開發管理,從 Windows XP 到 Windows 10
2. 全世界軟體中文化的詞彙標準制定、審閱,準則手冊至今仍為業界標準。
3. 負責視窗作業系統臉部辨識、指紋辨識、裝置辨識的工業生態系整合
4. 中文版建置:許多著名軟體第一個中文版,Mozilla, Netscape,ICQ, WinZip, Photoshop, Eudora
5. 兩個孩子的爸爸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