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陳信夫 - 新聞系1969畢

思好走好,思壞走壞,工作態度決定你的一生,少說話多做事不吃虧。凡事要往好的方便去想, 做人處事謙虛,健康第一、財富次之。

目前服務於

英文中國郵報 (The China Post) 執行副總編輯退休

學經歷

初中、高中就讀省立屏東高中,大學便就讀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曾任職於養雞雜誌社,民 58 年到民 98 年 (1969~2009) 在中國郵報服務 40 年直至退休。

小傳

陳信夫在二次大戰結束前也就是民國 31 年,出生在屏東竹田鄉竹南村,家室務農,排行第三,上有兄姊,三歲失怙,由母親依靠幾分薄田,拉拔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入學由於天分和本身努力,小學六年期間名列前茅,畢業時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榮獲縣長獎,這是我一生至高的榮耀,民國54 年帶著母親的期望,北上就讀文化學院 ( 現中國文化大學 ) 新聞系,代理系主任鄭貞銘教授在新聞學的課堂上告訴我們什麼是新聞 (What is the news),就開始跟新聞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大四的時候,鄭老師延攬英文郵報創辦人余夢燕與黃遹霈為本系老師,因緣際會下,受到兩位創辦人的推薦便進入中國郵報服務,由最基層的校對做起,到外電助理編輯、編輯最後到執行副總編輯。

勉勵在校生的話

在步出校門進入職場之前,要好好把握這四年的時間,要多充實自己,並確立目標,持續努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要好好學習,打好基礎,不斷地裝備自己,無論從次任何行業,要堅持把它做好,工作態度最重要,能力其次,反是不要太計較:剛進職場要虛心學習、接受訓練,培養,一旦表現傑出,獲得肯定,未來發展將無可限量。
人生都希望能碰到一些貴人,或是希望自己成為其他人的貴人,然而我遇到的貴人就是我的大舅,高中畢業,為了要早點畢業,我選擇提前入伍,退伍後,因為要減輕母親的負擔,所以就去找舅舅看看有沒有工作機會,然而大舅就訓斥我說:「刀子鈍了要把它磨利」。不該放棄讀書只想工作。後來舅舅的朋友就帶我北上來補習,原本想打算重考,但就在這時候,考上了文化大學,我也因為大舅的那句話改變了一生。

人生歷程

以前在報社當編輯時,每天晚上從下午四點上班到凌晨一點半,為了將最新的消息傳給讀者 ( 當時網路還不盛行 ) 換版或挖版,將最新的消息傳給讀者,譬如民 89 年的 921 大地震,發生在凌晨 1 點 45 分,地震發生時,秉持著新聞感,就知道這一定會是明天的頭版新聞,於是馬上折回報社,然而好不容易趕回報社卻又面臨停電,就捲起袖子馬上自己修理發電機,一邊召回記者和其他主管,接著通知印刷廠停機,抽換新聞版面。開始聽中廣的廣播,看電視寫新聞,重新組版,每次發生重大氣象新聞之後,氣象局會傳一份地震級數明細,當時要初稿卻因為沒有圖片,我就把明細表翻成英文,放在頭條,雖然到第二天天亮才回家,筋疲力竭,但是能夠把那麼重大的消息傳遞出去,便覺得於有榮焉。

未來願景

退休後還是繼續接受許多大專院校的邀請巡迴演講,分享學好英文的方法與經驗給年輕學子們,抱懷感恩的心,繼續將經驗分享給縣再德年輕學生,在這 40 年間在業界秉持華岡精神,堅守工作崗位。

優秀事蹟

當時的系主任鄭貞銘教授在一篇「真正君子」的文章中,提到陳信夫終身貢獻,報恩主義。曾經榮獲傑出系友,被郵報董事長推薦,上班從不遲到也不早退,工作盡心盡力。

瀏覽數: